可能会有人在问大厂减薪是为了控制成本,同样控制成本,裁掉30%的人以及不裁人集体降薪30%,区别是什么,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抗?
我们想了解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企业一定是利益至上的,企业只关心那种方式能利益最大化。
一般选择减薪的企业,都是传统制造业,或者说是那种整个行业都在养老,工作可替代性强,你离开这里,哪都没有你的收容地。说难听一点,能做这个工作的人满地都是。
而且选择降薪的企业还有一大特点就是,员工的多样性比较低,你能做的和别人能做的是差不多的。
而对于有竞争性的企业,则完全不一样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大厂,减薪对他们意味着人才流失。为什么?
在大厂中工作细化已经做到了极致,每个部门工作完全不一样,存在着不可替代性。
研发部觉得产品部会被裁,产品部觉得是业务部,业务部门觉得反正会有其他部的。选择裁员,员工都会有侥幸心理,觉得不会轮到自己,就不会去阻止事情的发生。
而如果降薪则不一样
首先降薪会让员工开始怨声载道,且降薪是无差别的,企业会面临员工跳槽的跳槽,吐槽的吐槽,联合起来投诉公司的。因在大厂中,大家的工作可复制性不强,“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”。
美国企业做过一个实验“高效率的员工离职率比普通员工高出56%
毕竟,企业很现实的,每个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其实是不一样的。降薪会让企业流失人才。因为好的人才,别的其他大厂就算勒紧裤腰带也会原价招募进去的,甚至高薪挖角。而裁员的目的是将对团体作用最小的流掉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,保住优秀的人才。
裁员会让员工存在危机感
通用公司前CEO,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.韦尔奇的员工活力曲线
资料来源:简书
以业绩为横轴(由右向左递减),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(由下向上递增)
利用这张正态分布图,你将很容易区分出业绩排在前面的20%的员工(A类)、中间的70%的员工(B类)和业绩排在后面的10%的员工(C类)
GE公司每年会针对各事业单位的主管打分数,区分出ABC三个不同等级的绩效表现。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事业单位中的前20%;B级员工是中间的70%;C级员工约10%,奇异以常态分配的钟形活力曲线(Vitality Curve)来呈现这种概念。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~3倍的薪资奖酬,而C级员工则有遭到淘汰的危机,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、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,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。
裁员便是在进行淘汰赛,裁员这两个字,就像是悬在员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随时会有警惕感,毕竟可能昨天还在和你嬉笑打闹的同事,可能今天就被上缴工牌,通知离职。换谁谁不加紧工作,向老板证明自己对公司的重要性,连996都会于自愿去加班。你有发现你的的心态可能已经被这帮学管理的拿捏完啦。
无论这个时代多么的魔幻,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可能这就是最好的保护。